第三百章 汴梁的变化有多大?_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
刺激小说网 >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> 第三百章 汴梁的变化有多大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章 汴梁的变化有多大?

  第311章汴梁的变化有多大?

  庆历五年六月下旬,眼看八月秋闱在即,两年一次的科举大戏即将再次上演,汴梁又变得十分热闹起来。

  大通门外,车水马龙。水门处不知道多少船只,顺着运河飘摇进了城池。

  码头边人山人海,招牌林立。成群结队的码头工人来来往往,将船上的货物搬到富国仓、万盈仓、广济仓、广盈仓等数个大型仓库里。

  这些仓库聚集了全汴梁百姓,乃至要发往河北、陕西诸路的粮食、茶叶、铁器、布匹,可谓是一国之命脉所在。

  晌午时分,几艘大船徐徐靠岸,船上一名中年男子带着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走下了甲板。

  青年站在码头四处观望,见到这热闹与繁华,不由自主地道:“爹,孩儿数年没来东京,怎么东京变成眼下这样,倒是让孩儿觉得陌生。”

  中年男子笑道:“如今汴梁早就变了模样,外城现在都快变成内城了。刚才你来的路上没见到吗?城外如今也都是人与街道。”

  青年男子挠挠头,有些惊讶地道:“这短短不过九年时间,没想到开封人更多了,街道也变得更挤了,等会.”

  他忽然目光一转,望向河对岸的一处空地,失声道:“那是什么?”

  中年男子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,就看到那边是汴水以北,大通门东大街,玉仙观的南面空地位置。

  大量工人正在搭建钢筋,砌出砖瓦,涂上水泥,修出一栋五层高的楼房。

  “好像是东藏库的衙署在修建吧。他们用的东西叫做水泥,是官家前几年发明出来的,现在全汴梁的衙署、公宅都用这个建,可以修五六层楼高。”

  中年男人解释了一句,随后又道:“为父也曾经托人打听过这水泥怎么做,若是用来修缮房屋岂不是更好?然这东西要矿,即便是朝廷也只能小规模制造,难以大量研制,殊为可惜。”

  开封水泥厂就建在西城外,但开封没有铁矿、石灰石以及黏土矿,需要从外地搞原材料进来,然后人工搅拌临时现场制作。

  这样不仅效率低,而且产量也不高,只能用来做这点房屋建设。

  没办法,要找到这三种矿物恰好在一起,同时又得满足交通便利,运输容易的问题实在是太难。

  毕竟水泥这玩意儿,你做好之后,如果不用很快就会凝固。

  所以最好是三种矿产地离得不远,把原材料集中之后,将它们混在一起打成水泥粉,等用的时候再加水就行。

  否则光靠从各地把原材料运过来再在厂里制作,成本还是高了点,导致暂时无法量产。

  不过以后蒸汽机普及,出现火车让交通更加便利之后会好很多。

  到时候就可以通过拉原材料的方式集中在水泥厂,再把原材料放一起,用蒸汽机锻压成粉末,往麻袋里一装,发往各地,就成为了水泥。

  不得不说,科技真就是第一次生产力。如果没有工业动力的话,即便数理化知识再丰富,也终究是个农业社会而已。

  年轻人一脸茫然地看着那边正在热火朝天建房子的工地,喃喃自语道:“大宋真跟以前不同了。”

  “那是,当今的官家圣明,知院杀伐果断,镇压宵小。范相公用兵如神,又能治国有方。而咱们的官家更了不得,简直是神人在世。”

  旁边有个路人听到父子俩对话,见他们是外地来的,笑着指着远处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道:“看到那女子手里的东西了吗?那叫肥皂,比以前的皂角好用多了,那就是官家发明的。”

  “那也是官家发明的?”

  年轻人大惊。

  他听到父亲说官家发明了水泥还很惊讶,毕竟聪明人爱琢磨,发明一两样东西倒也正常,但若是很多东西都是那人发明,那简直是天纵之才了。

  “不止呢,还有新的沤肥法、医馆用的那什么大蒜素、牛痘防天花、白糖、蜂窝煤”

  那路人掰着手指头数道:“特别是那蜂窝煤,真的很好用,现在家里烧水都用这个,比以前省了不少柴火。其它的我也不知道了,若是小郎想知道的话,就去找几份以前的报纸看看。”

  得益于赵骏笔记本电脑里有不少穿越历史小说,赵祯就以在穿越小说里找发明为由,要走了笔记本电脑。

  他现在每天只干五件事――上早朝,上午看看小说,玩玩笔记本电脑。下午崇政殿常例开个会,然后去后苑搞实验,晚上和妃嫔敦伦。

  就这样几年下来,还真让他在历史小说里找到了不少好东西。

  除了玻璃缺乏苏打不能造以外,元朝出现的白砂糖黄泥水淋脱色法,十八世纪出现的牛痘防天花法,甚至连蜂窝煤配方都搞出来。

  连赵骏都不知道蜂窝煤怎么搞,他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偶然翻到了一本小说里居然有记载。得知了完整的蜂窝煤制造配方之后,赵祯如获至宝,迅速在后苑自己开始进行实验。

  除开前两天花时间做了一个蜂窝煤模具以外,剩下的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,他就通过加入各种原材料,按照比例分配,成功地研制出了蜂窝煤。

  于是朝廷在五月份就兴办起了蜂窝煤厂,唯一可惜的是现在正是夏天,蜂窝煤作用不如冬天大。

  但就算是这样,也引起了很多百姓购买。

  毕竟随着汴梁人越来越多,城外的森林都快被砍伐一空了,柴价和炭价越来越贵,往往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柴进来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。

  有价格低廉且耐烧的蜂窝煤,还有附带的煤炉卖,又有报纸宣传,百姓自然愿意尝试一番,看看效果。

  只是说是价格低廉,其实也只是跟柴火比起来稍微便宜那么一点点。

  汴梁的生活成本还是太高,柴炭价本来就贵。

  主要在于汴梁也不产煤炭,还需要从外地运来,因此想要大范围生产蜂窝煤,继续降低价格,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。

  可能真正普及的话,大抵要到年底去了。

  并且柴炭也是很多打柴人、烧炭翁的衣食所系,朝廷也不能一刀切,只能先一步一步地规划过度,不可能马上就大规模生产。

  但即便如此,路人的话也让年轻人震惊不已。

  现在东京的变化确实让人难以想象,跟九年前的汴梁完全是两个地方,不仅城市规模扩大了很多,就连街道布局,城市建设也变了太多,让他有些无所适从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iji8.cc。刺激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ciji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